金秋時節,走進天柱縣鳳城大壩、高釀大壩等水稻主產區,層層梯田錯落鋪展,稻穗飽滿壓彎了禾稈。近年來,天柱縣持續加大農業投入,優化種植結構,引進優質高產品種,并大力推廣水稻機插秧、無紡布缽體育苗、無人機植保等先進技術,有效提升了水稻種植的科技水平與生產效率。”...
風吹稻谷千層浪,機械轟鳴豐收忙。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各鄉鎮的3.56萬余畝水稻迎來采收期,各地搶抓晴好天氣,調配機械力量加快收割進度,以高效作業確保水稻顆粒歸倉,一幅豐收的秋收景象徐徐展開。走進寧夏利通區金銀灘鎮楊馬湖村, 500多畝稻田如金色海洋, 6...
近日,在翠屏區牟坪鎮七一村的周正家庭農場里,負責人周正遠與家人正忙碌著,他們穿梭于稻田與塘壩之間,起蝦、分揀、裝箱……一系列動作嫻熟而連貫,勾勒出一幅細致有序的秋日農忙景象。據介紹,自從去年在區水產站的支持下引進羅氏沼蝦苗,周正家庭農場實現了“稻蝦共作”新...
金秋時節,玉門大地鋪展金色畫卷,田間地頭的玉米褪去青紗,飽滿的果穗在陽光下泛著油亮光澤,空氣中彌漫著谷物的芬芳,全市6.44萬畝玉米進入集中收獲期,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配合轟鳴的農機搶收作物,處處是“顆粒歸倉”的忙碌景象。近年來,玉門市依托中溫帶內陸干旱氣候區...
9月24日,走進崇信縣黃寨鎮水泉洼村廟莊社的玉米試驗田,玉米長勢喜人,顆粒飽滿。”近年來,為提升全縣糧食生產科技水平、筑牢糧食安全防線,縣農業農村局以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為抓手,精準布局農業科技示范項目,實現品種就地推廣、成果就地轉化,為現代農業發展...
近日,水城區農業農村局邀請省、市農技專家深入野鐘鄉常明村開展玉米測產工作,為秋糧“把脈”,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水城區扎實推進糧油生產能力提升行動,大力推廣玉米高效種植,集成推廣“良種良法良田良機”,整區推進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建設玉米百畝攻關田、...
金秋時節,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鳳堰梯田景區迎來了一年中最動人的季節。今年8月建成的“鳳堰米坊”通過統一收購、加工和包裝,進一步提升了大米的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讓優質富硒大米成為當地一張閃亮的“生態名片”。秋收時節的鳳堰梯田,不僅是農戶的豐收戰場,也成了攝影愛好...
金秋九月,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長江上游優質糧油中試熟化基地(崇州市隆興十萬畝片區)里,稻浪翻滾、機聲轟鳴, 5臺聯合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同步作業。面對今年復雜的氣象條件,兩部門早謀劃、早行動,依托都江堰灌區“一體化”調水機制,聯合制定《春灌水資源動態...
眼下,當涂縣43萬畝水稻進入決定產量的關鍵灌漿期。田間地頭,遠程監控實時“盯梢”、無人機飛防高效作業,一系列智慧農業手段密集發力,讓科技正成為種糧戶奪取秋糧豐收的“硬核支撐”,也為稻田披上了一層“智慧鎧甲”。從“憑經驗”判斷到“靠數據”決策,從“人跑田”巡查...
小田變大田、一田多收 看286萬畝水稻高產背后的“達州模式”
達州市位于四川東北部, “七山一水兩分田”,是典型的丘陵山區地貌,但這里的糧食總產連續12年居四川省第一。小田變大田?水稻單季畝產增收超30公斤?在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之前,達州丘陵山區多半是小田塊,不僅形狀不規整,而且農業機械難以下田,只能“看天吃飯”,水稻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