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1月7日,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土特產”集中推介活動全國黑茶品牌宣傳推介專場活動在浙江杭州臨安成功舉辦。活動由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辦,云南省臨滄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安化縣人民政府、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人民政府、陜西省咸陽市人民政府、湖北省赤壁市人民政府承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師范大學校長劉仲華,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王小兵,云南省臨滄市委書記、市長杜建輝,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姜仁華,湖南省安化縣委副書記代虹宇,雅安市雨城區政協主席、藏茶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張燕,陜西省咸陽市供銷合作社黨組書記、主任董忠文,湖北省赤壁市政府副市長彭勁松出席并作報告發言。
王小兵說,此次把云南臨滄、湖南安化、四川雅安、陜西咸陽、湖北赤壁五大黑茶產區組織起來舉辦全國黑茶品牌宣傳推介專場活動,主要考慮:一是黑茶作為我國六大茶類之一,其產量比重穩居第三位,呈現穩步提升的良好發展勢頭;二是黑茶歷史悠久,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和生態價值,黑茶產區是推進“三茶”融合的主陣地;三是落實“四個面向”的要求,充分發揮黑茶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的獨特功能作用,不斷釋放和擴大黑茶的養生和藥用價值;四是黑茶產區有品牌,但一定程度還都不夠響亮,同樣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需要加大宣傳推介力度,不斷提高各種黑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黑茶更加廣泛地進入老百姓的生活。同時,他認為,黑茶產區做好“四個化”,即數字化、品牌化、電商化、大眾化,要加快發展新型電商,拓展電商消費巨大空間,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進一步提高電商銷售比重,持續推動黑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劉仲華院士從科學與健康層面進行了闡釋,健康屬性是黑茶消費持續增長的源動力,經科學研究,黑茶具有代謝調控作用,有效降低血脂、降低血糖、控制肥胖、保護酒精性肝損傷、降低血尿酸水平等;有效改善腸道微生物菌落結構、改善便秘、減輕致瀉劑所致腹瀉;優化腸道菌群結構;富含茶色素、茶多糖等調節免疫的活性成分,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力;兒茶素與茶氨酸經微生物發酵形成的特征性代謝產物,可緩解細胞缺氧,降低神經元凋亡率,延緩衰老。
姜仁華所長表示,近年來,我國黑茶產量穩步增長,2023年達42.3萬噸,約占全國茶葉總產量的12%。隨著人民對健康需求日益迫切,未來黑茶產業發展潛力更大,應繼續提升產品品質、優化產品結構、加強品牌營銷、加大消費引導、規范市場競爭,助力黑茶產業健康發展。
杜建輝書記介紹,云南臨滄是世界著名茶葉黃金產區,生態條件優越,茶樹資源豐富,茶葉品質卓越,是世界茶樹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是普洱茶原產地和滇紅茶、大葉種蒸青綠茶的誕生地,是中國最大的普洱茶原料產地和最大的紅茶生產基地,是首批普洱茶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紅茶之都、全國滇紅茶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和中國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2024年,全市茶園面積209.3萬畝,預計毛茶產量18.2萬噸,精制茶產量12.8萬噸,茶葉產業綜合產值420億元。
代虹宇副書記介紹,湖南安化是中國黑茶發源地之一,是中國黑茶之鄉,黑茶文化源遠流長,因茶置縣,也因茶而興。全縣茶園面積36萬畝、茶葉加工量8.5萬噸、綜合產值252億元。安化連續十五年入選中國茶業百強縣前十強,榮獲中國“十三五”茶產業發展十強縣、全國區域特色美麗茶鄉、全國“三茶統籌”先行縣域。
張燕主席介紹,四川雅安藏茶是經過特殊工藝精制而成的全發酵茶,具有“紅、濃、陳、醇”的獨特品質,是中國黑茶的典型代表。因產于雅安,主要銷往西藏、青海、康巴等藏區而得名,被譽為“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2008年,南路邊茶(雅安藏茶)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雅安藏茶”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董忠文主任介紹,咸陽茯茶,源自涇陽茯磚茶,歷史悠久,遠銷40多個國家。咸陽茯茶榮獲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隨著“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咸陽茯茶制作技藝”作為聯合申報子項目之一成功上榜,成為陜茶中一枝獨秀的佼佼者。
彭勁松副市長介紹,湖北赤壁青磚茶歷史悠久,羊樓洞磚茶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赤壁青磚茶原料采用當年茶葉新梢,依照傳統72道工藝制作而成,有湯色橙紅明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和的品質特征,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赤壁青磚茶入選2023年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入選2024年農業農村部“三品一標”典型案例。
企業代表云南省臨滄市天下茶都茶業集團有限公司、云南省臨滄市鳳慶鳳寧茶業有限公司也分別作了推介。參加此次活動的還有黑茶主產區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有關縣市負責人及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以及新聞媒體、茶葉加工銷售企業、采購商代表等。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