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助力北京延慶小豐營村旱稻豐收
“手機點一點,五百多畝旱稻田的氣象信息、土壤墑情、稻苗生長、病蟲害等數據實時更新,灌溉機井與噴灌系統智能開啟,再也不用靠天吃飯了!”近日,北京市延慶區康莊鎮小豐營村書記張建軍的臉上滿是欣喜。這片曾閑置的撂荒地如今旱稻鎏金,背后支撐的是AI智慧農業系統,更藏著數字鄉村建設的生動密碼。
2024年,小豐營村啟動撂荒地整治,110畝“旱香1號”喜獲豐收,但傳統種植效率低、水資源浪費等難題也隨之顯現。對此,北京一家科技型企業以AI智慧農業技術為核心,為小豐營村量身打造數字稻田及智慧灌溉解決方案。土壤墑情、農田氣象站、智能蟲情監測設備等落地田間,配合智慧灌溉系統實現水肥一體化、災害預警和作物長勢分析,將農田里“看不見的細節”轉化為“可量化的數據”。村民通過手機、電腦即可實時查看、遠程操控,農業種植從“下地一整天”變為“居家點兩下”。
今年,村里旱稻種植面積擴至520畝,新增灌溉機井與AI平臺聯動,精準匹配10多個品種的旱稻種植管理需求,持續為優質旱稻生產提供助力。以智慧農業為開端,企業將其數智科技融入小豐營數字鄉村建設。搭建起小豐營村基礎設施智慧管理平臺,實現路燈、公廁、垃圾站、水泵房、灌溉機井、清潔取暖設備、冷庫、光伏等實時監測,異常情況自動報警,實現智慧驅動運行管護。定制開發“和美鄉村”APP,村干部可在線高效處理村務,保潔人員可在線工作打卡,顯著提升基層治理效率,推動人居環境治理從“被動處置”轉向“主動管理”。配套建設便民服務中心,多渠道接收村民訴求,無縫對接12345熱線、政策咨詢、補貼申領、生活服務、設施維護等多種需求,切實增強村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逐步實現小豐營數字鄉村壯美藍圖。
小豐營村的實踐深刻表明,數字科技與農業生產、農村治理的深度融合,正悄然重塑京郊鄉村的發展模式。通過技術賦能,助力小豐營村實現了農業生產智能化、基層治理精細化、村民服務便捷化,為北京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生動樣板。(作者 農京宣)